上一页|1|
/1页

主题:地产商公民品格并没被震垮

发表于2008-05-19

5月15日,在汶川灾区急需大型施救机具时,由26家大型住宅建设企业调集的切割机、挖掘机和专业人员紧急赶往灾区。与此同时,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呼吁全行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助灾民重建家园。

发表于2008-05-19
另一边,由地产界组成的各种大赈灾活动也在有条不紊进行。截至5月16日下午5时,向灾区的捐款已逾4.8亿元人民币。这些举全行业之力的行动表明,地产界的主流文化还在,地产界的公民品格并没被“震”垮,与其他行业一样,地产界同样有社会责任之脊。
发表于2008-05-19
哀与同胞共哀,痛与巴蜀共痛。在一场大灾难面前,我们同样心急如焚,同样守望相助。有些地产商发起为地震灾区重建新人居、新社区的赈灾活动;有些地产商愿意为受灾最严重的都江堰聚源中学、北川县第一中学提供校舍重建方案;有人甚至捐出巨款而不愿具名。在本报今日二版刊登的长长名单中,不论公司大小,不论财富多寡,我们看到了业界同仁心系灾区的人道精神。
发表于2008-05-19
然而,也有人提出质疑:“房子坍塌了,开发商跑哪去了”?“地产商缺席大额捐款令人汗颜”,“开发商陷入人性孤岛,难以在精神废墟中自拔”。有人甚至将“地震当作是打压房价的强音”。这些抱怨和猜疑显然片面、狭隘,也不合时宜。
发表于2008-05-19
同胞罹难,岂敢漠视?眼下汶川强震带来的痛楚虽有所缓解,但救灾依然严峻。作为既要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赈灾,又要承担重建家园任务的地产商,显然没时间和精力陷于那些无谓争执之中。毕竟生命高于一切,在一片片废墟脚下,没什么比救灾、赈灾更为要紧。
发表于2008-05-19
优先让人道主义通行吧!虽然相隔巴蜀,我们无法像空降兵那样成为自天而降的救星;无法像消防队员那样抬走一块块沉重的瓦砾,无法替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属掩埋人间的最大伤悲。但我们可以对危险房屋设立警示标志;可以为露宿街头的灾区人民提供轻型安全的帐篷房;直到建出新民房、新校舍,送那些孩子重新背起书包上学校。这些,无论出自职业天分还是公益之道,地产商都将责无旁贷。
发表于2008-05-19
暂且忘掉那些“谁捐得多谁捐得少”的争论吧!更不必为求证那些无厘头的“伪专业”话题展开纷争。那些依然掩埋在废墟下的生命,足以让我们敬畏自己的职业,拷问我们的良知。
发表于2008-05-19
眼下,我国12位建筑抗震专家已抵达汶川,开始对灾区受损房屋展开评估鉴定。同时,由国家组成的标准、规划、节能、重建等5个专家组也开始展开前期准备。这就意味着,业界应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赈灾、估损、重建”三个环节,以便在更大范围内为灾区重建作准备。
发表于2008-05-19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建筑本该是讴歌文明的礼赞,本该是人类远离灾难的庇护所。然而,在一场大地震下,它竟然成了魔鬼帮凶。痛定思痛,我们还应从公共安全和百年大计出发,重新丈量住宅建设的坐标;以保护生命为准绳,设计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民房、校舍。或许,回头看看哪些灾区的住宅“最耐震、最抗震,让民众付出最小代价”,才是我们应当关起门来好好议一议的话题。
发表于2008-05-20
支持企业捐款献爱心!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