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让孩子有愉快的学习体验

发表于2014-11-20


1.不要强迫孩子学习

现在的孩子如果你问孩子“学习快乐吗”,我想几乎没有谁会说“很快乐”的,这是因为打小家长就给了孩子过重的学习负担。脑潜能专家认为现代的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好,每天帮孩子排满了各式各样的课后辅导及才艺的学习,却没有问过孩子是否有学习的意愿。

这就造成了孩子的学习的低效率,事倍而功半,因为只有主动的、有意愿的学习才能让孩子发展出专注力,被威胁强迫的去上各种课程非但对于孩子没有任何帮助,还可能有不愉快的经验进而影响日后的学习。


因此,爸爸妈妈要做的不是强迫而是鼓励,引发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进而主动学习。要想做到这一点,低幼年龄的孩子教育方式主要注重“寓教于乐”,稍大的孩子可以多让孩子看些传记,参与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体验性活动,使孩子的学习行为得到内发的动力。

2.你可以对孩子有期待,但是必须是合理的

中国的家长自古以来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只不过很多时候变得很功利,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高人一等的优异表现与成就。

出人头地、衣锦还乡,孩子成为了家长实现自己未到达目标的工具,更何况激烈的竞争也裹挟家长有意无意地将孩子互相对比,使家长对孩子产生过高的期望。

爱育幼童脑潜能专家提醒家长:给孩子太多期待其实是一种压力,不少孩子甚至会因为感觉自己达不到父母的期待而觉得自己是没有用的,丧失了想要继续努力学习的动机,因此爸爸妈妈对孩子可以有期待,但必须在孩子实力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等孩子达到第一步目标之后再慢慢提升标准,这样子又能够让孩子有自信、又可以让孩子的能力逐渐进步。

3.为孩子提供一个感官丰富、令人愉快的环境

孩子并不一定是因为脑袋瓜大就聪明。人是否聪明,主要是看其脑细胞(神经元)与其他脑细胞的连接是否密切。人越聪明,脑功能就越高级,其脑细胞间的联络网就越宽广越精细。

怎样让孩子聪明呢?那就必须使其脑细胞间尽早建立联系。大量的信息通过感觉器官的输入,是激发孩子脑细胞形成神经突起的原动力,也是大脑聪明的根本。

古人有一个词语——“聪明”,恰好说明这一点。聪明聪明,耳聪目明也。所以,聪明的大脑,要从感官训练开始。视觉、听觉、触觉的训练,是早期教育的第一要义。

0-4岁是宝宝感官发展最敏锐的阶段。所以爸爸妈妈在家中可以创设一个感官丰富、令人愉快的环境,运用各种的感官刺激帮助其概念的发展。
4.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当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到快乐时,大脑里会释放出“脑内吗啡”,这种化学物质会驱使孩子想重复这一经验。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成功是成功之母”。

在做游戏、玩玩具、做手工、参加竞赛及做家务等等活动中,鼓励孩子大胆尝试,适当引导,让孩子可以通过一定努力品尝到胜利的喜悦。比如,当孩子跃跃欲试想帮妈妈洗碗时,不要嫌麻烦,或是怕他打碎碗而拒绝他,不妨为他搬个高度适中的凳子,为他戴上围裙、套袖,告诉他怎样轻拿轻放,怎样冲洗干净。当孩子洗好一只碗时,大声夸赞他干得真棒,孩子会很快乐,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

5.不要对孩子做的事情有过多的挑剔和评断

前些年卢勤老师的《告诉孩子,你真棒!》引起了千万个家长的共鸣,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也风靡一时。其实这些做法,都可归因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正强化”与“负强化”效应带来的结果。

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正强化远比负强化有效得多。所以,当孩子拿着他的作品与你分享,满心期待能得到你的肯定时,千万不要用爸爸妈妈的高标准来评断和责备他们。
学龄前的幼儿尚未脱离自我中心的阶段,爸爸妈妈任何一句批评的话都可能对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正面的讯息能让孩子获得鼓励,继续表现良好的行为,增强孩子好的行为,而负面的讯息却会让孩子停滞,退缩不敢往前进。

6.保持你自己的学习热忱,孩子会受到你的影响

言传不如身教,许多爸爸妈妈一天到晚叮咛孩子要念书要认真,却不见得有效果,为什么,家长自己在打麻将,上网、看电视,孩子怎么可能接受你的教育。其实最好的方式是透过身教影响孩子。爸爸妈妈若自己也能常常保持对于学习的热忱及新知探索的渴望,将会透过身教深深的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



上一页|1|
/1页